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常识摘抄 > 内容

鳌拜要灭苏克萨哈时索尼孝庄等人为何没阻止?

网友提问:

鳌拜要灭苏克萨哈时索尼孝庄等人为何没阻止?

优质回答:

在清朝初年,两黄旗与两白旗之间的矛盾根深蒂固,鳌拜和苏克萨哈之间的冲突就是这一矛盾的集中体现。

两黄旗和两白旗之间的矛盾是从皇太极继位后金大汗就开始了。

登基后金大汗之前的皇太极是正白旗旗主贝勒,之后又将镶白旗夺到了自己这里,进而控制了两白旗。而两黄旗本是努尔哈赤的亲领的,但是努尔哈赤死后,遵照努尔哈赤的遗命,多铎成为了正黄旗旗主,阿济格成为了镶黄旗旗主,多尔衮统领的15个牛录挂在了阿济格的镶黄旗下。

但是满洲人以黄色位尊,在皇太极的要求下,两黄旗和两白旗进行了“黄白互换”,皇太极统领两黄旗,多尔衮兄弟统领的也就变成了两白旗,这样一来,尊卑位置就发生了调转。

而在皇太极去世后,两黄旗和两白旗的高级将领本就因为豪格与多尔衮之间的皇位争夺展开过一场激励的交锋,矛盾越发尖锐。到了在多尔衮专权时期,多尔衮拼命打压两黄旗,诸如索尼、鳌拜等当初拥立过豪格的两黄旗高级官员及将领,或被杀,或被免职,或遭监禁;与此同时,他又不断提升自己统领的两白旗的地位,出身正白旗的苏克萨哈就在这个时候成为多尔衮的绝对亲信。

但是多尔衮死后,顺治皇帝开始了多尔衮的清算,苏克沙哈马上背叛了多尔衮集团,成为清算多尔衮的先锋,而鳌拜、索尼等人也重新得到了重用。

尽管鳌拜所在的两黄旗序列和苏克沙哈所在的正白旗已经全部成为了皇帝亲领的上三旗,但是他们之间矛盾是根深蒂固的,再加上多尔衮转正时期的发酵和积累,两人之间激烈的对抗和相互的碾压成为了必然。

康熙六年(1667年),鳌拜借由两黄旗与两白旗的“换地之争”,借机除掉了苏克萨哈。

多尔衮专政时期,为了提高两白旗的地位,打压两黄旗,多尔衮将原本赐予两黄旗在京畿附近的土地给了两白旗,将两黄旗的圈地范围驱赶到了远离京畿的直隶南部。到了鳌拜专政时期,他又为了给两黄旗争回这口气,同时为了打击苏克萨哈,便主动要求两黄旗与两白旗进行土地互换,以此引发了著名的“换地之争”。

这个“换地之争”,鳌拜是得到了索尼和遏必隆的支持,毕竟他们三个都是两黄旗的人,只有苏克萨哈是正白旗的人,苏克萨哈明显处于劣势,也只能同意这样的安排,鳌拜便借助此事沉重的打击了苏克萨哈的势力。

康熙六年(1667年)六月,索尼病逝,七月,康熙亲政。此时的苏克萨哈自认为康熙亲政便可功成身退,同时也为了避开鳌拜的锋芒准备请辞为顺治皇帝守陵,但是鳌拜借此机会弹劾苏克萨哈,给苏克萨哈定下了二十四大罪状。尽管已经亲政的康熙皇帝非常不愿意,但是在鳌拜的胁迫下,还是同意处死了苏克萨哈全家。

这个时候的索尼和孝庄太后,确实对于鳌拜擅杀苏克萨哈无能为力。

鳌拜在杀掉苏克萨哈的时候,索尼已经过世,况且索尼本来就很看不上苏克萨哈。

索尼作为两黄旗的代表人物,本就与出身正白旗的苏克萨哈有很深的芥蒂,再加上苏克萨哈当年卖主求荣,背叛多尔衮和两白旗,许多多尔衮的党羽和官员就是因为苏克萨哈的原因而受到了严厉的惩处,不管是从两黄旗自身的利益角度出发,还是对于苏克萨哈的人品的不满,都让索尼非常看不上苏克萨哈。在索尼在世时,几乎每一次鳌拜打击两白旗,打击苏克萨哈的行为,索尼都予以了赞同或者默认。

况且鳌拜杀掉苏克萨哈的时候,索尼已经过世一个多月了,根本无法进行阻止。

对于孝庄太后来说,她是没有权利来阻止的。

多尔衮专政时期,确立了明确的后宫不得干政的制度,这一点清朝历史上一直保持的非常好直至清末的慈禧太后开始,才出现了后宫干政的局面。

所以这个时候的大权就是掌握在四大辅政大臣手中,首辅索尼本就年老多病不管事,遏必隆有勇无谋,在加上他们两个与鳌拜都是两黄旗的,自然与鳌拜站在一起,而苏克萨哈正白旗的出身,很自然的站在了鳌拜等人的对立面,鳌拜的专权把持朝政,也就变得无法避免了。

而此时的孝庄太后身居内宫,只能给康熙皇帝出谋划策,但是没有权力,更是受到了极大的政治限制,所以也没有能力来阻止鳌拜。

其他网友观点

苏克萨哈是一个异类。

顺治在多尔衮死后进行政治清算,公开吞并正白旗,正白旗因此成为上三旗。但上三旗也是分三六九等的,镶黄旗地位最高,其次是正黄旗,最后才是正白旗。

四大辅政大臣,首位是索尼,年高位重,又是康熙正妻祖父,但可惜年老,无力抗衡。遏必隆母亲是公主,镶黄旗大姓钮钴禄氏,但性格软弱,不敢与鳌拜争锋。鳌拜是镶黄旗大姓瓜尔佳氏,功勋卓著。只有苏克萨哈是正白旗出身,母亲虽然是公主。但他有一个最特殊的地方,之前是紧跟多尔衮混的,多尔衮一死立即告发多尔衮预备谋反,这深得顺治喜欢,却始终被其他大臣认为背主。

四大辅政掌权之后,上三旗纠纷甚多。因为圈地运动,两黄旗始终压制正白旗,镶黄旗更是直接夺取正白旗的土地,再让正白旗别圈土地以补之。苏克萨哈当然得占出来硬顶。与鳌拜的关系越来越差。索尼在旁边挑唆,遏必隆附和鳌拜,孝庄更是装作不知道,其余大臣也都是越来越不信任苏克萨哈。

所以,苏克萨哈只能死。

其他网友观点

曾经说过,鳌拜的案子根本就是个冤案。不然的话,像他这种以“谋逆”被拘禁这么大的罪名,怎么可能平反?更何况是康熙亲自为他平反?雍正、乾隆前赴后继地加封?

鳌拜是个一勇之夫,政治头脑差劲得很。他参劾苏克萨哈,并不是因为他看苏克萨哈不顺眼,而是康熙主要是孝庄看苏克萨哈不顺眼。

当时的康熙,还是个年不满14周岁的孩子,他能懂什么呀?

关键在孝庄的身上。谁不知道,正史上,康熙朝的前期根本全是孝庄在撑着,小皇帝是个傀儡。

孝庄不止看苏克萨哈不顺眼,她看四位辅政大臣就没一个顺眼的,打定了主意早灭了他们。——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更何况辅政大臣“怀”的是军国大权呢。

四个辅政大臣里,索尼当时已经病成了废人,所以他没事。并且,孝庄对辅政大臣的清剿尚未完全展开,索尼就挂了,他只比苏克萨哈晚死了三个月而已。

辅政大臣里有一个聪明人,就是遏必隆。他原本“屡乞罢辅政,许之。”他可能比较清楚孝庄不是什么好东西,所以上赶着辞职。——本来人家都辞职了,但鳌拜事件后,还是以“缄默不加阻,亦不劾奏”为罪名把遏必隆削职夺爵下了狱。这不叫鸡蛋里挑骨头叫什么?可见孝庄有多歹毒。

孝庄用的办法,叫“借刀杀人”,鳌拜的头脑最简单,所以“雀屏中选”,成了孝庄的刀。孝庄在鳌拜面前稍透露对苏克萨哈的不满,一根筋的鳌拜就以为这是他表忠心的时候到了,尤其鳌拜与苏克萨哈又不和,于是鳌拜与班布尔善等人构罪状二十四款,以大逆论,做掉了苏克萨哈。

鳌拜够努力的,“强日累奏”,这就是孝庄要的效果——看吧,不是皇帝要杀苏克萨哈,是鳌拜强迫的。既宰了人,又没脏了手。

鳌拜落入这样的圈套,直到被抓时才醒悟。

所以,被抓后的鳌拜,一反常态没去恳求孝庄——废话,都知道了就是这歹毒妇人要害自己,躲她都躲不及——而是让康熙看,看他为救康熙祖父皇太极而留下的伤疤,叨念为康熙父皇顺治登基不惜起兵助阵的事。

累累伤痕和对上两代皇帝的功绩,终于勉强使他保住了性命。

康熙也知道鳌拜是冤枉的,只是,这是孝庄的主意,这种事不能明说。

不过,康熙52年,还洗还是亲自给鳌拜平反,“追赐一等阿思哈尼哈番,以其从孙苏赫袭。苏赫卒,仍以鳌拜孙达福袭。”康熙死后,在雍正为康熙立的功德碑上,将他一生所做的大事全部收录,其中也没有提到“除鳌拜”,并给鳌拜追封。

青竹蛇儿口,黄蜂尾后针。二者皆不毒……最后一句是什么来着?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他们在一起抽烟打麻将",美国女孩用镜头记录中国留学生的生活,掀起轩然大波,你怎么看

下一篇: 信用卡代还有哪些好处?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