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常识摘抄 > 内容

正白旗在清朝的八旗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网友提问:

正白旗在清朝的八旗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优质回答:

满清八旗大家可能听说过,在一些清宫剧中都有提到过,而武打明星吴京正是这八旗中正白旗的后人,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说说这八旗是怎么回事,而正白旗在八旗中是个什么样的地位呢?

八旗其实是一种满族的社会组织形式,说白了就是一种组织编制,在满族的祖先女真人在古时候是以打猎为生的,而那个时候的打猎是很辛苦的,于是就几个人搭伙一起打猎,后来就以相同的氏族或是村寨为一伙,推举一个人领头,这就有了最早的组织形式,被称为牛录制。

而后来随着人口的增加,牛录制已不能很好的进行管理了,于是在1601年,出现了三旗制度,也就是黑旗、白旗、红旗。而在1615年,由于满族统治下的人口越来越多,努尔哈赤又在三旗的基础上,增加了五旗,形成了后来的八旗制度。分别是: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镶白旗,正蓝旗、镶蓝旗、正红旗和镶红旗。

尽管建立了满族的八旗,但后来到皇太极的时候,由于兵将众多,八旗也不够区分管理了。于是皇太极又创建了蒙古、汉族的八旗,其编制也是仿照满八旗来的,此后这24旗的制度便构成了清朝八旗制度的整体,但其中地位最高的还是满族八旗,其次是蒙古八旗,最后是汉八旗。

其实在满八旗里也是有高低之分的,其中正黄旗和镶黄旗以及正白旗,被称为上三旗,这三旗归皇帝亲自指挥,也可理解为御林军。不过在清朝初期,顺治皇帝之前,上三旗里面并没有正白旗,而是正蓝旗。但后来多尔衮得势后,他统领的是正白旗,就是把正蓝旗降到了下五旗,把正白旗升到了上三旗,后来清朝一直延续如此。

这么说来的话,正白旗在满族八旗当中的地位还是相当高的,而吴京是正白旗的后人,在以前清朝时是属于上三旗的人,是皇帝亲兵,就算没有高官位,其宗室地位也是非常高的。

喜欢的朋友可以再下方评论区发表自己的观点,记得点击关注哦

其他网友观点

八旗的次序根据旗主的地位而改变,共经历四次“换旗”。

努尔哈赤时期,正白旗旗主为皇太极,正白旗排在两黄、两红之后,位列第五。但存在另一种说法,由于年龄和军功的影响,莽古尔泰和阿敏统领的正蓝、镶蓝两旗地位高于正白旗。不论如何,位列第八的是杜度统领的镶白旗。

皇太极时期,八旗矛盾激化严重。两红、两白旗均经过起落,根据皇太极称帝后的排序,镶黄、正黄、正白、正红、镶白、镶红、正蓝和镶蓝。

多尔衮时期,虽然两黄旗的崇高地位无法动摇,但多尔衮作为正白旗旗主,其摄政王的身份自然使正白旗与两黄旗可以并驾齐驱。

顺治时期,“上三旗”和“下五旗”正式确立,因为多尔衮倒台,正白旗为皇帝亲属,由此,皇帝原亲属两旗变为三旗。

其他网友观点

正白旗原称白旗,是建州女真最初(1601年)所立四个牛录额真(努尔哈赤定都费阿拉时建立的最初武装,每个牛录额真三百人,共一千二百人)之一,当时并没有“八旗”而只有四旗,即黄、蓝、白、红,白旗是“老四旗”之一,地位低于努尔哈赤亲自率领的黄旗,和蓝旗不相上下。

1614年即努尔哈赤“七大恨告天”前两年,努尔哈赤鉴于部署人数越来越多,且原本分属不同部落、家族,牛录数已达四百(满蒙混编牛录三百零八,蒙古牛录七十六,汉军牛录十六),遂规定五牛录为一甲喇,五甲喇为一固山,每固山为一旗,分原本的四旗为八旗,每个旗设立一个固山额真为旗主,两个梅勒额真为副旗主,第二年正式宣布建立八旗制度,每个旗额定兵力为7500人。

后金建立之初,八旗的固山额真分别为:镶黄、正黄为努尔哈赤亲领;镶红、正红为努尔哈赤健在的最长子大贝勒代善统领;镶蓝旗二贝勒阿敏;正蓝旗三贝勒莽古尔泰;镶白旗努尔哈赤嫡长孙杜度;正白旗四贝勒皇太极。此时的排列是黄、红、蓝、白,且镶色高于正色,因此八旗以镶黄旗为最尊,正白旗为最卑。

正白旗

有一些说法称,清太宗崇德年间同为阿巴亥所生的多尔衮和阿济格先后当过镶白旗主,他们同母弟多铎是正白旗主,“弟不压兄”因此正白旗地位“改为低于镶白旗”,这是不确的——如前所述,四旗最初扩编为八旗时,就是镶色尊于正色。

努尔哈赤末年代善失宠,镶红旗一度被剥夺(后归还给其子),但因为代善晚年两次在立嗣问题上“站队正确”,礼亲王一系始终保持了应有的地位,因此镶红、正红两旗是八旗旗主时代地位最稳定的,但也是和皇室关系相对疏远的。因为镶红旗一度被剥夺,归还后旗主在克勤郡王一系中传承,作为仅有两位“铁帽子”郡王之一的克勤郡王,首任岳托是代善长子,“子不压父”,因此原本排序在正红旗之上的镶红旗只好换到了正红旗之下。

红旗的一度失势令二、三贝勒的蓝旗在天命、天聪年间一度居于仅次于两蓝旗的地位,但镶蓝旗旗主阿敏本就不是努尔哈赤的儿子(其失势而死的弟弟舒尔哈齐之子),皇太极继位后饱受排挤,天聪四年(公元1630年)被皇太极以擅弃关内四城的罪名夺职圈禁,为示公允,镶蓝旗主仍由舒尔哈齐一系的济尔哈朗(阿敏六弟,后来的郑亲王)接任,但这样一来镶蓝旗就从排序第三一下掉到了第八;天聪九年(1635年),皇太极以“怨望”罪名搬倒了一直对他汗位构成严重威胁的二哥莽古尔泰,正蓝旗主由皇太极亲自兼领。这样一来,就变成皇帝独领镶黄、正黄、正蓝三旗,.阿济格(或多尔衮)、多铎分领两白旗,代善家族领两红旗,舒尔哈齐家族领镶蓝旗的格局,并首次诞生了“上三旗”(皇帝亲兵)的概念,而此时的“上三旗”是镶黄、正黄、正蓝,这三旗也是此时地位排名前三的旗,此后依次为正红(代善)、镶红(代善长子)、镶白(阿济格或多尔衮)、正白(多铎)、镶蓝(济尔哈朗),其中正白旗的地位由第八上升至第七。

皇太极去世后经历了短暂而激烈的争夺帝位冲突,随后多尔衮一系以扶植皇太极幼子福临(顺治帝)的方法在顺治元年(1644年)把持了朝政,成为清朝实际中枢控制者。多尔衮随后对与之争夺帝位的豪格等百般打击,夺取了传统上即为皇帝亲兵的两黄旗,同时将当时的正白旗主、自己同母兄阿济格调为镶白旗主,将当时的镶白旗主、自己同母弟多铎调为正蓝旗主,自己兼领正白旗主。目的是扩大阿巴亥(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兄弟生母,努尔哈赤最后一任大妃)一系在八旗中的势力范围。

说到正白旗的浮沉就不能不提到多尔衮

这样一来,“上三旗”就从原来的镶黄、正黄、正蓝调整为镶黄、正黄、正白,丧失上三旗地位的正蓝旗又因为旗主多铎是镶白旗主阿济格的同母弟,“弟不压兄”,序列降至第七。

沈阳故宫大政殿两侧保存着天聪-崇德年间修的“十王亭”,其中东五亭为左翼王、镶黄、正白、镶白。正蓝,西五亭为右翼王、正黄、正红、镶红、镶蓝。亭子虽是先修,但序列所反映的却应该是清朝从沈阳迁都北京前的八旗序列:清代尚左,因此按照“蛇形排列”,大政殿议政时期的八旗序列依次为镶黄、正黄、正白、正红、镶白、镶红、正蓝、镶蓝,正白旗做为上三旗之一,排序升为第三。

沈阳故宫十王亭的排序表明,八旗最初是镶色在上、正色再下的,正白、正红、正蓝后来演变为在同色镶边旗上,其实是一种巧合,因为一直由皇帝兼领而始终保持稳定的两黄旗,就一直是镶黄尊于正黄。

待清朝入关、顺治亲政后,阿巴亥系因多尔衮关系尽数被连累,多铎一系被清除出正蓝旗,此后虽平反但正蓝地位却再未能恢复到原先规模,因此多尔衮失势后的八旗排序应发生一些变化,演变为两黄、两白、两红、两蓝的最终格局,但上三旗因全部为顺治接掌保留原序列,原属多尔衮的正白旗继续保持“兵头将尾”,即“上三旗排名最后、但地位又高于下五旗”的“老三”位置。

但此时及以后,八旗各旗都统都由皇帝直接任命,且在京各旗都统的权力都被架空,各王分属哪个旗实际上只有“户口”的意义,除了上三旗和下五旗之间仍然殄域分明外,同为上三旗或下五旗的两个旗孰先孰后,已经没什么实际意义的区别,以至于到了晚清和民国,就连旗人自己都说不清正黄和镶黄到底谁在先、谁在后了。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苏轼反对王安石变法,王下台又反司马光。其政治观念和立场是怎样的?

下一篇: 为何清朝也会发行纸币?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