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常识摘抄 > 内容

只有进士才能入翰林,举人出身的左宗棠,如何却进了翰林院?

网友提问:

只有进士才能入翰林,举人出身的左宗棠,如何却进了翰林院?

优质回答:

先大致介绍一下翰林院。以清朝为例,当时授予翰林院的职权不少。除了要按时稽查史书、录书,皇族宗室的官学功课、以及理藩院的档案外,翰林院还担任各级科举考试的考官。

从乡试、会试、殿试,翰林院都可以派人参加。也正是这个原因,翰林院出身的官员,在朝中往往有极为深厚的人脉和文脉。这是在规定的官阶品级外,翰林院官员拥有的影响力。

新的进士获得出身后,需要由翰林院掌院学士在保和殿再考核一遍。这个做法,主要是为了防止有人作弊。这些进士入选后,也是由翰林院里的官员负责教学。

翰林院官员还需要经常留在皇帝,负责咨询顾问,为皇帝提供建议。在道光皇帝时期,翰林院官员需要留在圆明园值班,以便皇帝临时召见。

每年给皇帝讲经论史,也是由翰林院官员负责。因为跟皇帝以及王公大臣比较亲近,所以翰林院的官员,更有机会获得厚待。他们又靠近中枢,比同级别官员,更容易了解朝廷政事的运转。对将来升任高位,有很大帮助。

正是因为翰林院的地位重要,才不能轻易授予别人。翰林院培养的人才,大多会送到地方历练。他们起始官阶一般较高,更容易获得升迁。乾隆年间的大臣刘墉,就是翰林院出身,后被选为安徽学政。

所以,翰林院出身的官员,即便没有入内阁中枢,也多半会成为封疆大吏。他们的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将来朝廷安危。皇帝再昏庸,也不会拿江山社稷开玩笑。清朝的时候,非进士不得入翰林院,已经成为一个规矩。

而且,现实比想象的更为苛刻。即便考中进士,也不见得可以被选入翰林。除了状元、榜眼、探花这三位一甲进士外,其余进士都要再经过考核选拔,才有进入翰林院,获得职位的资格。

左宗棠虽然是晚清名臣,但他一辈子没有中过进士,一直是举人的身份。因此经常遭到朝廷大臣的讥笑。尤其是李鸿章。

清朝的时候,大臣如果没有中过进士,选为翰林,去世后不能得到“文”的谥号。所以,当时李鸿章就讥讽左宗棠:“左宗棠去世后,可以逃过“文”的谥号。

左宗棠听了后,明明很生气,却不好反驳。于是,他直接给朝廷上了一道奏疏,表示自己要回京赶考,获得进士身份,入选翰林。要知道,当时左宗棠正准备率军西征。

这种情况下,让他丢下军队,回到京城赶考,说什么朝廷也不会同意。于是,朝廷就为左宗棠破例,让他不用考试,直接赐为进士,授予翰林院检讨的职位。所以,左宗棠去世后,才会有“文襄”的谥号。

也就是说,即便朝廷想让左宗棠入翰林院,也必须也授予进士的身份,才能名正言顺。而且,当时很多到海外留学的人回国后,这些人也没有参加过科举。

他们入翰林院时,朝廷会特旨为他们授予进士身份。这种情况下,依然是没有打破非进士不得入翰林院的规矩。所以,如果没有获得进士身份就想入翰林院?对不起,不能。

其他网友观点

翰林院自唐而始,自清而终。

“非进士不得入翰林,非翰林不得入内阁,非翰林不得入选大学士”。

所以翰林院成为了天下读书人追求得目标。

而左宗棠为什么举人出身,却进了了翰林院?今天我们就来细说一下这个事情。

年仅二十岁就乡试中举得左宗棠,可谓是春风得意。可是后来屡试不第,在会试中屡屡不中的这件事情已经成了左宗棠的心病。

因缘际会,恰逢晚清大厦将倒,天下起义众多。遍读群书,钻研兵法的左宗棠迎来了人生转机。

左宗棠先后平定太平天国起义,镇压捻军,平定回民暴乱,收复新疆。三年期间就从一个举人做到了封疆大吏。

虽然此时已经位极人臣,足以光宗耀祖了。可是与李鸿章同朝为官往往受到其讥讽。

没有考中进士早已经是屡试不第的左宗棠的伤疤,心病。而李鸿章人家是正儿八经的进士出身,当朝大学士。

古代儒家教育下的人才,或许可以不要命,但是不可以没有名。就像明朝的时候自翰林出士的御史言官,往往冒着被廷杖 革职 流放的危险弹劾重臣,甚至指出皇帝的不足。不都是为了出名,或者是青史留名。

李鸿章常常讥讽左宗棠说:左宗棠去世后,可以逃过“文”的谥号。在于李鸿章明争暗斗的三十余年,往往这个痛脚是左宗棠不能忍受的。

所以同治三十年的时候,征伐新疆的左宗棠上书说要进京赶考,参加会试。为了安抚左宗棠,让其安心打仗,年已六十二岁的左宗棠被赐予同进士出身。这也是他后来得以入翰林的原因。

翰林院为什么会受到天下学子的追捧?因为翰林院算是清朝的官员备选第二梯队。也是最接近皇上的地方,更可以结交王公大臣,或者成为太傅,或者其他皇子的老师。最重要的一点是翰林院入之不易,进士除了前三甲,剩余的也有通过考核才能进入。其含金量可以和今日的中科院相媲美。入之翰林院,足以光宗耀祖。

或许"非进士不入翰林“这句话只是进士们用来排挤其他非进士的一种手段。

屡试不第的左宗棠,在成为封疆大吏征伐新疆的时候被赐予同进士出身,才有了入翰林的本钱。然而没有考中进士,已经是这位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一辈子难以释怀的心病了。

这位晚清的名臣,死后被追谥为”文襄“不知是否也算如愿以偿呢!

其他网友观点

清代规定大学士只能是翰林院出身,而翰林院只能进士才能进,所以对自己举人身份耿耿于怀的左宗棠专门写信向慈禧汇报思想,要求辞职回京,参加会试考进士。

慈禧只好下旨意,赐左宗棠同进士出身,就是最低的三甲进士。意思是,本太后给了你要的进士,你就乖乖去平定叛乱吧。

1874年,左宗棠已经62岁,担任陕甘总督的一品大员还这么提要求,主要就是对自己三次科举不中进士的心有不甘,顺便还就向慈禧撒娇卖萌一下。慈禧当然是哭笑不得,不过这也不是什么麻烦,大笔一挥,不仅给了左宗棠一个进士,还直接补授了大学士。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门阀制度是如何影响魏晋至隋唐的政权统治的?

下一篇: 如何评价王安石?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