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内容

亲爱的安德烈:龙应台“人生三书”之二 读后感4500字

亲爱的安德烈:龙应台“人生三书”之二 读后感4500字

(2019-02-10 12:06:12) 读后感

亲爱的安德烈:龙应台“人生三书”之二

作者:龙应台

龙应台离开欧洲的时候,安德烈14岁。当她卸任台北市政府的工作(马英九市长亲自前往德国邀任的首任文化局长,任期内推动本土文化、树木保护等措施),重新有时间陪家人过日子的时候,安德烈已是1米84高的18岁青年大学生,有了驾照,可以进出酒吧,脸上线条棱角分明,眼神宁静深沉,透着一种独立的距离,手里拿着红酒杯,坐在桌子的那一端,有一点“冷”地看着自己的妈妈。他们是两代人,年龄相差30多岁;他们也是两国人,中间横着东西文化。失去了小男孩安安没有关系,但龙应台无论如何要认识成熟的高校青年安德烈!

亲爱的安德烈:龙应台“人生三书”之二 读后感 第(1)篇

《亲爱的安德烈》是龙应台与大儿子安德烈在三年内的书信集。写信的起因是龙应台突然发现自己不了解十八岁的儿子,不知道他在想什么,走不进他的内心世界,有一种要失去儿子的焦虑,就和儿子约定一起在《南方周末》上写专栏,历时三年,一共三十五封信,最终有了这本脍炙人口的小书。

龙应台的信共有18封,从她的字里行间,我看到的是一位母亲对儿子的拳拳深情。在信里,她给儿子讲自己年少时的经历,为儿子的清狂而担忧,在儿子失败时给与安慰和鼓励,一起探讨道德的界线,一起讨论音乐的品位,一起思考老去死亡等人生终极哲学问题。

她是妈妈,为儿子的成长而欣喜,为儿子的独立而茫然,她更是安德烈的人生导师,将自己经过几十年的摸索思考而得来的人生经验倾囊相授。能有这样一位妈妈指引人生的航向,安德烈何其幸运。

龙应台的好几封信,我都特别喜欢,在目录上做了标记:

《对玫瑰花的反抗》中提到:“人生,其实像一条从宽阔的平原走进森林的路。在平原上可以结伙而行,欢乐地前推后挤、相濡以沫;一旦进入森林,草丛和荆棘挡路,情形就变了,各人专心走各人的路,寻找各人的方向。你将被家庭羁绊,被责任捆绑,被自己的野心套牢,被人生的复杂和矛盾压抑,你望丛林深处走去,愈走愈深,不复再有阳光似的伙伴。到了熟透的年龄,即使在群众的怀抱中,你都可能觉得寂寞无比。”

年近不惑,对作者的这段话深有体会,简直说到了心坎里,人的确是越来越孤独,越来越寂寞啊。可能孤独寂寞才是人生的本色吧。

“我觉得不懂得玩,确实是一种缺点。”“玩可以说是天地间学问的根本。”

我简直要为这两句话击节叫好了,我们总是不太敢玩,不敢鼓励孩子玩,总怕玩物丧志,什么时候我们才能理直气壮地告诉孩子你一定要会玩,不会玩的人生是不完整的有缺憾的人生?

《有没有时间革命》讲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生课题,如何对待处理你不喜欢不赞同的人和事。“你怎么处理冲突?对于自己不能苟同的人,当他偏偏是掌握你成绩的老师时,你这么面对?我希望我的孩子敢为自己的价值信仰去挑战权威,但是有些权威可能倒过来伤害你,所以我应该怎么去教我的孩子“威武不能屈”而同时又懂得保护自己不受伤害?这可能吗?”“你将来会碰到很多你不欣赏、不赞成的人,而且必须与他们共事。这人可能是你的上司、同事,或部属,这人可能是你的市长或国家领导。你必须每一次都作出决定:是与他决裂、抗争,还是妥协、接受。抗争,值不值得?妥协,安不安心?在信仰和现实之间,很艰难地找出一条路来。你要自己找出来。”

这段话对我的启示也非常大,可以说,我现在也没有找到信仰和现实之间的路,常常“拔剑四顾心茫然”,这让我非常地恐慌,我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做好,我该如何教育我的小孩,如何才能教会她不要撞得头破血流,如何才能做到内圆外方?

《阳光照亮你的路》和上一封其实讲的是类似的问题。“人际关系,其实往往是一种权力关系,从老子、孔子到苏格拉底都曾经思索这个问题。”“你是否思考过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对手?你是否思考过,用什么语言可能可以和他沟通?又或者,什么形式的反叛会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收获或者灾难?你是谋定而后动或是暴虎冯河?你想要达到什么?你的逻辑是什么?”

中国的父母教育孩子最多的就是好好学习,学习好了才有出息。但是我用整整三十年才明白一个道理:书本上的知识都是死的,只要你努力就能掌握。人才是活的,学会和人打交道,才是这世界上最难的学问。只会读书,你未必有出息;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琢磨明白了,世事洞明,人情练达,你一定有大出息。怎么训练我们的孩子去思考人际之间的微妙,龙应台的这段文字,堪称经典。

“我们自己心里的痛苦不会因为这个世界有更大或者更值得的痛苦而变得微不足道;它对别人也许微不足道,对我们自己,每一次痛苦都是绝对的,真实的,很重大,很痛”。

说得多好啊,当我们痛苦时,别人往往会觉得多大点事啊,至于嘛!自己有时也会鄙视自己,我怎么这么没出息啊。其实痛就是痛,真的很痛。自己痛的时候,要正视,要接受。自己的孩子痛的时候,我们要理解,要安慰。

“人生像条大河,可能风景清丽,更可能惊涛骇浪。你需要的伴侣,最好是那能够和你并肩立在船头,浅斟低唱两岸风光,同时更能在惊涛骇浪中紧紧握住你的手不放的人。换句话说,最好她本身不是你必须应付的惊涛骇浪。”

一个妈妈用诗意的语言告诉儿子应该选择怎样的伴侣,读起来真的很美。

《给河马刷牙》里的一段话在微信上传播很广:“我也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 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如此苦口婆心,安德烈听进去了吗?我猜没有,人只有遭遇挫折,才会发现父母以前说的都是金玉良言。

《两只老虎跑得慢、跑得慢》是开导儿子如何面对失败。“如何做一个有智慧的失败者,如何从四脚朝天、一败涂地的地方,从容的爬起来,尊严地走下去?”

寥寥几句话,说的是个大命题,每次失败我们都做到优雅转身了吗?

《人生诘问》读起来是惊心动魄的。你怕老吗?你想过自己老了是什么样吗?你想过要如何度过自己的老年吗?

《独立宣言》是特别好玩的一篇。尤其是你上厕所吗那一段要笑得肚子痛。后边读者小鱼的来信也非常妙。我们的孩子都有长大的一天,我们将如何去面对放手的那一刻?

安德烈的信共有17 封。这是一个让我惊讶的青年,按他信中对自己的描述,是个不求上进的花花公子,爱玩、爱喝酒、爱吸烟、爱旅行、爱艺术,但是似乎不是很爱读书,告诉妈妈要接受自己的儿子很平庸。但他写出的文字非常深刻,完全不像十八九岁二十出头的人。

《让豪宅里起战争》,一个高中生对学校里的阶级歧视不以为然。《装马铃薯的麻布袋》说明他对生活美学有很深刻的认识,那种买衣服贵精不贵多的原则不正是诸多美女梦寐以求要达到的境界吗?《KITSCH》说明他对艺术有很高的品位和鉴赏力。

但是全书中也有个别篇章是我非常不喜欢的,觉得这些文字暴露了母子二人心中的“小”。

《为谁加油》隐约透露出龙应台是反大陆的,是支持台独的。

《在一个没有咖啡馆的城市里》嘲笑香港人总在赶时间,不懂得停下脚步休憩自己的心灵。要是没有博士爸妈提供的优越条件,安德烈自己可能就会沦为他在某篇文中提到的木匠、司机、垃圾工,读完初中就要工作,哪里还有闲钱和闲情全世界旅游,喝咖啡。谁不知道一下午不工作找个地方喝咖啡舒服啊,那得有钱加有闲才行啊!安德烈这么说让我觉得简直就和“何不食肉糜”如出一辙。

《文化,因为逗留》也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口气,对香港的文化氛围指手画脚,说什么香港是坚硬的土壤,所以长不出经济效率以外的东西。就象随附的读者来信评价的那样:你们的文章让我感觉到高高在上的优越感,并以文化之名,否定他人的文化。

《大学生哪里去了》和《下午茶式的教养》是母子二人讽刺香港人争取普选不积极,没有政治激情,不像台湾人那样努力追求民主。安德烈把香港争取普选的游行和甘地、马丁路德金为争取印度独立、黑人权利而掀起的大游行相提并论,真是搞笑,这能放在一起比吗?这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好吗?至于台湾的民主就更好笑了,象跳梁小丑一样,也好意思拿出来晒?那也叫民主?龙应台真的了解民主的真谛吗?

《政府的手可以伸多长》是最让人反感的一篇,安德烈因为香港政府在公共场所禁烟,损害了他作为烟民的利益,就上纲上线,引申香港没有自由、没有民主,并进而认为就是因为没有普选才压制了他们吸烟的少数派,通过自身有影响力的言论评议政治并表明立场,我觉得通篇透露出两个字——自私!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杰出青少年的6个决定读后感4500字

下一篇: 人生海海 读后感4500字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