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常识摘抄 > 内容

古代总把犯人发配边疆充军,不怕他们不遵守纪律,甚至叛逃吗?

网友提问:

古代总把犯人发配边疆充军,不怕他们不遵守纪律,甚至叛逃吗?

优质回答:

【追索历史,探寻过去】

古代官府发配犯人去边疆,还真的不怕他们不遵守纪律,乃至叛逃。当然,末代王朝那种乱世的情况除外。

为什么不怕犯人叛逃呢?总结了一下,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受黥(qíng)刑,在脸上刻字

我们经常会在一些古装电视剧中看到这样的场景, 官员在审完案定完罪后,对一些重犯做出审判时,会说出一句经典的台词:“刺字发配边疆”。

这种在监犯的脸上或额头上刺字或图案,再染上墨加点装饰盖个戳,作为受刑人的标志的刑罚叫做“黥刑”,作用是表明该人的身份,并防止其逃跑。

这个刻了字是不好抹掉的,如果叛逃就意味着你将无所遁形,一旦被发现并查明正身之后,将会面临更严重的刑罚。

宋代著名将领狄青和《水浒传》中的英雄林冲、宋江等脸上都有这个受黥刑后留下的痕迹。

青奋行伍,十余年而贵,是时面涅犹存。帝尝敕青傅药除字,青指其面曰:"陛下以功擢臣,不问门地,臣所以有今日,由此涅尔,臣愿留以劝军中,不敢奉诏。"

第二、有随行看守,且身负沉重枷锁

一般被发配到边疆的犯人都会由兵部安排人手随行看管押送。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确保犯人不会逃跑,安全抵达目的地。

2、要对犯人的衣食住行进行统筹安排。

3、随行有人方便到达目的地后做交接,不然没有形成闭环,会使流程不完整。

第三、人生地不熟,容易迷路

发配边疆充军流放,这句话已经告知犯人目的地只会是偏僻遥远的地方,同时也意味着这些地方必然是苦寒之地,一般人不会常往。

中国自古以来国土辽阔,历代君王对流放发配之地的选择也是煞费苦心,西北绝域、西南烟瘴、东北苦寒以及一些荒芜的海岛都前后成为过流放地。

在清宫剧中经常可以听见的发配之地是“宁古塔”,这里常年冰封,万里雪飘。这流放路途约有4000里路,时间长达四个月的徒步迁徙,试问在这种情况下,谁敢轻易尝试中途逃跑呢?

并且,古代人出行也是得有身份证的(也就是路引)。陌生人入境,首先要查的就是这路引。可作为逃犯,路引是想都不用想的事,肯定是不会有的。

古代是个熟人社会,即便你成功出逃了,你在没有当地户籍的情况下,贸然出现在一个陌生地界,当地人拿眼一瞟就知道你不是本地人,立刻就有人报官把你给抓起来。

第四、连坐制使人不敢轻易犯险,以致拖累家人

连坐是指在本人未实施犯罪行为的情况下,却因为与犯罪者有某种关系(比如亲属)而受牵连入罪。

实行连坐法的目的,就是要使得人们互相保证,互相监视,互相揭发,一人有罪,五人连坐,使人在为非作恶前考虑一下犯罪成本,从而降低犯罪概率。

“夫妻交友不能相为弃恶盖非,而不害于亲,民人不能相为隐”。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连关系最亲密的夫妻和最亲近的朋友,也不能互相包庇,而要在发现犯罪之人后向政府检举揭发,使得任何“恶”与“非”都不能隐匿。

第五、古代的交通是极其不便的

在古代没有汽车、火车、飞机的情况下,只凭借两条腿,这几千里地怎么跑?更何况流放发配的地方不是南边的“天涯海角”瘴湿之地,就是东北雪域的“宁古塔”这类苦寒之地,再不然就是西北荒凉的戈壁滩。

别说古代了,就是现在这时代,在你不敢也不能乘坐交通工具的情况下,让你从这些地方独自一人悄没声息的跑回来,也是一样的不容易。

结语:

综上所述,非官府不怕你跑,实为犯人不敢也不能跑啊!

这茫茫荒野跑细了腿,好不容易到一地儿讨口水喝,发现你面有黥刑,直接报官抓了你领赏,然后你家人还得受牵连,这等代价只要是良心未泯的一般人是不会去尝试的。除非那些天性凉薄之人,只顾自己不顾家人朋友。

因此,古代官府流放犯人,一般都不担心犯人叛逃的。

以上就是@明贝勒对此问题的回答,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积极讨论,踊跃留言!

本文图片,选自网络,如涉侵权,尽快联系,速度删除。

@明贝勒 原创首发

其他网友观点

我们经常在一些影视剧里看到,一些犯了罪的犯人很多都是被发配到边疆充军,很多人觉得奇怪,在古代发配路上难道不怕他们不遵守纪律,甚至叛逃吗?答案只有一个,根本不怕叛逃,逃了也是死,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犯人不敢跑也跑不了,古代有一个罪名要做连坐!首先是拖家带口跑不利索跑一个杀全家,代价太大。

再加上发配的边疆都是自然条件恶劣的荒芜之地,几百里甚至上千里荒无人烟,野兽出没,活着逃出来的概率为零,仅此两点就不怕你逃跑。一个人逃跑还比较方便,可是拖家带口,如果是真的选择逃跑的,朝廷会下令抓回来的,人太多逃跑一点都不容易,这样子很容易又会被抓回去了,抓回去就不仅仅是被惩罚一下这么简单了。古代有那些我们想也想不到的酷刑,所以既然去了,就安安静静的在那里待着吧!虽然生活苦一点,可是至少还是能够生存下去的,只要活着,就没有什么不好的了。

二,古代的交通条件和恶劣环境想跑也跑不了!

咱也不说古代,就是40年前,在国内去偏远小地方都是有一定危险的事,那时候“车匪路霸”那叫一个狠啊,别说普通民众了,没有足够武装的队伍碰上了他们,东西一抢,,车往山沟里一推,有警察来问就装什么都不知道的淳朴山民。

在古代当你被发配到边疆的时候,都是有人押着你去的,指不定路上还会有人想把你杀了,因为这时候你已经属于朝廷重犯了,所以可能会有人想要杀了你,毕竟你是一个犯人,你死了皇帝也不会继续追踪了。或者你在被发配之前得罪过什么人,等你困难的时候别人就会来报复你,这些都是经常见到的,更不要说你还有机会逃了。去了边疆,那里不仅仅是交通不方便,而且守卫森严,如果你真的选择逃跑,被抓回来可能连命都没有了的。

所以不是不怕犯人逃跑,首先也很少会有人有这样的想法。因为不管你再高贵的身份,去了那里你就是一个普通的犯人,没权没势,吃的还没有那些守卫的士兵吃得好,在那里更不要谈什么地位了,去了那里,没有人会在乎你以前到底是什么地位。

因为去了那里你只有好好听话,不然也会被打死,而且还没有人来管理,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都怕被发配到边疆,而且皇帝惩罚人的时候也是发配到边疆。逃跑也不是很容易的,而且被抓回来的下场还很惨,所以说很少有人选择逃跑的。

文:唯恋无名

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其他网友观点

发配和充军都是惩治罪犯的,但他们不是同一种刑罚,发配跟充军都是要罪犯偏远地方去,可是发配仅仅是要罪犯到那里做苦工,服劳役而充军是要到部队里去服兵役。

“充军”的刑罚在以前的朝代没有出现过,只是在宋朝的时候,才诞生了这种刑罚,蒙古人没有入主中原的时候也有这个刑罚,明代时候施用比较普遍。

《宋史·刑法志三》:"刺配之法二百馀条,其间情理轻者,亦可复古徒流移乡之法,俟其再犯,然后决刺充军。"

因此我们才会在《水浒》中看到林冲在被高俅设套违法后,被“刺配杖击二十,刺配远恶军州”。

林冲手持利刃到了白虎节堂,也就是中央警备司令部,高俅给出的罪名是谋害首长,按说应该判处死刑,立即执行。

但是审理的官员孙定得知是高俅陷害,就想从轻发落,给了一个刺配充军的刑罚。因为林冲带凶器闯入白虎节堂一事属实,林冲对此也供认不讳,却无法证明高太尉曾经约他看刀的事实。

由此看来,刺配是轻于死刑却重于一般徒刑的刑罚。,

我们说充军开始于宋朝,只是说宋代把充军写入刑法,之前历朝也有充军事实,但是比较随意的,偶尔使用一下。

到了元朝,充军就更加普遍,不过元朝时候叫“出军”不叫充军,但惩治对象也都是重罪犯人、充军方式则为随军出征和守卫边疆两种方式。

明朝时候,充军作为刑罚也写入大明法律中。

《大明律》制定“军官军人犯罪免徒流”文,规定:

“凡军官军人犯罪,律该徒流者,各决杖一百。徒五等,皆发二千里内卫分充军;流三等,照依地里远近,发各卫充军。”

为什么到明朝使用这个刑罚比较普遍呢,因为明代实行的是卫所制度,军人和平时期拿起锄头去种地,战争来了放下锄头拿起刀剑去打仗。

那时候军人不但是终身制(打不动了退休),也是世袭制,一般来说不增加兵员,因此让罪犯充军就成为补充兵员一种方式。

那么问题来了,让罪犯去充军,不怕他们不遵守纪律,也不怕他们逃跑吗?

一般来说,充军是重刑,苦海无边,但是在部队里遵纪的话还有盼头,可以戴罪立功,听话的孩子有糖吃,为什么要不遵守纪律,自讨苦吃?

即使罪犯没有什么本事,没有戴罪立功的机会,皇上如果生孩子了,打胜仗了,皇子公主大婚,或者是新皇登基,都会大赦天下,说不定就会有被释放回家,重新做人的机会,干嘛要违纪?

说到叛逃就更不会了,因为充军的地方都是苦寒偏远之地,充军的地方最近的1000里,最远的3、4千里,部队驻地都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荒无人烟的地方。

那时候没有公路,没有出租车,也没有手机,没有导航,离开部队能不迷路?能不能活着走到繁华地方都是问题。

而且边远地区都是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比如有“瘴疠”之地的湖广与北鄙之称的辽阳。

罪犯充军原则一般是南人发到北方去,北人发到南方去。

这样一来,你逃出去之后,服饰不同,语言不通,走到大街上,一眼就会被人发现,大家不把你抓起来送官,也会举报你。

如果你不去人多的地方,不但弄不到食物,还会成为野狼、野猪和老虎的盘中餐。

总之逃出去是凶多吉少,不逃还会有活路,逃出去死路一条。

同时大家别忘记,我们这些俗人都能想到犯人会逃跑,皇帝老儿和大臣都是绝顶聪明的人,怎么会想不到充军的犯人会逃跑,那样的话罪犯会到处流窜危害社会,他们早就未雨绸缪,想到对策了。

什么对策,那就是脸上刺字,林冲的脸上不就刺字了吗?走到哪里,都是招牌,等于告诉大家,我是罪犯。

当然,由于过去没有身份证,你在没有到达充军地点的时候,杀了押解你的人,花钱让人整容,还是有希望改头换面,隐姓埋名,开始新生活的。

但是到了军队驻地,开始充军了,罪犯是不会领军饷的,身上也不会有一分钱,你逃出去想要整容,钱都是个问题,整容费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唐代的时候,充军犯人不在脸上刺字,剁掉一节脚指头,整容师也没有办法。

这样你逃出去,冬天还好办,夏天的时候,大家都光着脚,或者穿凉鞋,你穿个暖鞋,这不就暴露身份了吗?

再说你不能不娶媳妇,两口子在一起,老婆看到你少一个脚趾头,指不定就会大义灭亲告发你。

尽管如此,充军逃跑的人也不能说没有。因为充军的人有相当一部分是亡命之徒,喜欢铤而走险,属于“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那种人。就像现代监狱,既有高墙还有电网,越狱的事情也还会发生,总不能怕越狱就把监狱拆了,或者是把犯人杀了。要依法治国,对于以身试法的人,只能绳之以法。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中国人为什么没有发明出寿司?

下一篇: 希拉里当时比特朗普多150万票为什么不能当总统?制度问题吗?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