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常识摘抄 > 内容

正史上的吕布武力值非常低,品行也非常恶劣,罗贯中为什么要在《三国演义》中神话他?

网友提问:

正史上的吕布武力值非常低,品行也非常恶劣,罗贯中为什么要在《三国演义》中神话他?

优质回答:

因为《三国演义》是小说。它的主人翁 主要是刘备,所以全书也是以刘备的创业经过为主要线索进行铺排的。为了衬托主人翁以及在书写主人翁艰难曲折的创业过程中起到起承转合的作用,作者故意朔造了这个超强的人物。比如,吕布开始出场时,首先就神化他,为以后的三英战吕布埋下伏笔,用以表现三英的厉害。往后,为了把故事情节导入正轨,在关键时刻就有吕布出场。比如,当曹操要血洗徐州时,吕布就袭了曹操的老巢兖州,使得曹操不得不退兵,如果没有神勇的吕布就撼动不了他,就造不成这样的影响。所以,这样安排就让势单力薄的刘备顺理成章、轻而易举地捡到了徐州。《三国演义》的前半部,徐州是个关键的节点。吕布死后,刘备的真正创业史也是从这里开始的。前面都是序幕。

其他网友观点

呵呵呵。

正史记载的吕布,是文武双全的。

吕布担任过丁原的主簿。知道什么叫主薄嘛?

也就是丁原的行军秘书长,管理文书、书写命令,统辖后勤保障。这样的职务,最少也应该是文采斐然的人物才能担任。

吕布的军事才能也算得当世前列。

个人武力还不错,单挑击伤郭汜。被俘后请求曹操宽恕说,您统步军,我领导骑兵,天下怎么会有敌手?至少曹操曾短暂犹豫过,这个犹豫自是因为吕布统帅轻骑兵的能力。

当然,吕布本人的品性是非常差的。

跟随丁原,因为董卓许愿的富贵杀害丁原。跟随董卓做近卫却与董卓侍妾通奸,暴露后因为恐惧而参与王允谋杀董卓的行动。投靠袁绍因为不能约束士兵而离开袁绍,再投奔袁术还是不能安定就投靠到刘备手下,再谋夺徐州。

最令人可笑的是,吕布不爱部将,却是爱部将妇。最终众叛亲离,手下将领捆绑陈宫开门投降曹操,自己只能投降,被绞死。

大概因为吕布长居并州,胡汉杂处,学习到了军事才能,却未能学习基本礼法与遵循士大夫的道德要求。

其他网友观点

答:真不知提问这个问题的人是从哪儿得出“正史上的吕布武力值非常低”的结论的。

什么是正史?《三国志》算正史吗?《后汉书》算正史吗?

提这个问题的人有没有读过这两部书呢?

《三国志•吕布传》这样介绍吕布的武力:“布便弓马,膂力过人,号为飞将。”

看到了没?弓马娴熟,臂力过人,号称“飞将”。

怎么就“正史上的吕布武力值非常低”了?

该传结尾,作者陈寿,还一再提到“吕布有虓虎之勇”,勇猛堪比怒虎,乃是天下勇将的克星啊。

裴松之注《三国志•武帝纪》引东吴人所著《曹瞒传》,称:“吕布枭勇,且有骏马,时人语曰:‘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

即“人中吕布,马中赤兔”这句话,可不是《三国演义》首创哦。

《后汉书》又是怎么写吕布的呢?

《后汉书•吕布传》中记:“吕布字奉先,五原九原人也。以弓马骁武给并州。”即吕布就凭借弓马娴熟、骁勇尚武得在并州任职。

再看看与吕布同时代的人对吕布的评价。

陈宫说他“善战无前”;高顺称赞他“威震夷狄”;曹性畏惧他“大将有神,不可击也”;荀攸忌惮他太过“骁猛”,“若纵横淮、泗间,豪杰必应之”;陈琳说他“跨州连郡,有威有名”……

唉,真不知这“正史上的吕布武力值非常低”的说法从何而来。

吕布在正史上的武力表现,虽然没有《三国演义》里“三英战吕布”的情节,但他曾与郭汜单挑决胜负,一枪刺中郭汜,大胜而归。

还有,吕布曾与袁绍联手在常山会战张燕那会,他经常骑着赤兔神驹腾跃城墙、飞跨壕沟,来去如风地斩杀黑山军,每次出手,绝不空还,马头前挂了满黑山军的首级凯旋。

还有,著名的“辕门射戟”事件也不是《三国演义》的虚构,而是真有其事。

当时,吕布为了调解刘备与纪灵的争端,命门候在营门中竖起一支戟,说:“你们看我射戟上的小支,如一发射中,就不要争了,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如射不中,你们再拼个你死我活也不迟。”言毕,他引弓向戟射出一箭,正好中了小支。纪灵等人大为震惊,齐呼:““将军天威也!”

明戏曲家李渔因此称赞吕布:“布一生只掷戟与射戟二事,真风流千古。”

至于说吕布“品行也非常恶劣”,其实,在枭雄争霸的乱世,哪一个不是尔虞我诈,黑吃黑?

在这一点上,《三国演义》中不但没有“神化”吕布,反而是“黑化”吕布,让吕布减分不少。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二战时期,为什么日本不升级豆坦克?

下一篇: 南非是怎样从一个接近于发达国家变成落后国家的?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