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美文摘抄 > 内容

犁牛之子(蓄锐养精是什么意思)

犁牛之子(蓄锐养精是什么意思)

一个人的出生不是由自己决定的,没有选择权。如果可以选择,很多的人都会选择大富大贵的家庭,不用奋斗都会是现成的富贵等着自己享用。

家庭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相当大的关系,原生家庭对孩子性格的形成起着很大的作用。一个孩子将来是否成才,与家庭有一定的关系。良好的家庭背景,能够提供良好教育,有利于孩子的快速成长,但不能完全决定将来他能够成才。

寒门也会出贵子,富贵之家也会出败家子。那种“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出身决定未来的“唯血统论”,早就被打破了。

春秋时代的孔子就不称赞这样的说法,他并不讳言自己少小时候的卑微。孔子虽然先祖是贵族,到他的时候,已经是贵族中最低级的士阶层,并且只是名义上的,在现实中没有相应的待遇。他3岁时父亲已经去世,他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年轻时还他靠他打拼才能生存,干过一些低微的活计,但他没有因为自己的出身而自惭形秽。

孔子的学生冉雍(字仲弓)出身卑微,更要命的是父亲出身品行不端,传说他偷东西,是一个小偷,连带冉雍也受到同龄人的歧视。但是冉雍却未受到他父亲的影响,很有修养,具有仁德,在孔门弟子中以德行著称。

孔子认为冉雍“可使南面”,就是可堪重任,可以担任高级领导干部,这在学生中是绝无仅有的极高评价。孔子离死前还说:“贤哉雍也,过人远矣。”说冉雍的贤能远远超过了其他人。

冉雍有个不争气的父亲,让他有些气馁,孔子就鼓励他说:“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犁牛,指耕地的牛;骍,红色的意思,这里是指红色的牛;角,这里指牛的两只角长得端正。周朝以红色为贵重,祭祀时要用红色毛皮的牛,角要长得端正。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耕牛生的小牛犊长着红色的毛皮,两角整齐,即使人不用这头小牛来当祭品,山川之神也会舍不得的?

有个成语叫“犁生骍角”,用来比喻劣质父母生出了贤明的儿女,出处就来自孔子的这段话。

孔子用“犁牛之子骍且角”作比喻鼓励冉雍,他虽然出身卑微,但很优秀,即使得不到重用,上天也不会舍弃他。教育他不气馁,只要是人才,就不应太在意自己的出身,只要他自己品德好、有才干,受到重用是迟早的事。

孔子一直强调:“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一个人不要担心没有职位,要担心的是自己有没有能力,给了一个职位能不能做好。一个人能否得到重用,关键是要培养好德行和能力。

常言说,英雄不问出处,出自明代诗人杨基写的一首《感怀》诗:“邓禹南阳来,仗策归光武。孔明卧隆中,不即事先主。英雄各有见,何必问出处。孙曹与更始,未可同日语。向非昭烈贤,三顾犹未许。君子当识时,守身如处女。”

军事家、战略家、政治家邓禹年幼时才学过人,跟刘秀在长安求学时见过面,后来天下大乱,许多军阀势力都来聘请邓禹,都被他拒绝。刘秀起兵,邓禹就骑马不远千里渡黄河投奔刘秀,帮助他出谋划策,为开创东汉基业立下汗马功劳,刘秀建国之后,按功劳设立云台二十八将,邓禹位列第一名。

诸葛亮久居隆中,被刘备三顾茅庐才请出山,为刘备打江山出奇策,为刘备的儿子刘禅守山江山,累死在前线。

这两个人在成为英雄之前,没有显赫名声,但却才能非凡,后来建立了不朽功勋,故而说英雄不问出处,何必去问他们出身的贵贱。关键是做人要有原则,能够守身如玉,总会有出差之日的。

当一个人出名后,让人羡慕的同时,人们也习惯追根求源,想了解他的过去,探寻他为什么成为英雄的原因,为他成为英雄找注脚。

如果是“老子英雄”,现在“儿好汉”,遗传基因强大,具备了成为英雄的先决条件,觉得他的成名理所应当,也为自己没有成为英雄找借口;如果英雄出身卑微,成为英雄之前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平凡人,心理难免会有落差。人们常常用“成者为王,败者为寇”来评价一个人,也就忽略了英雄的出身。

不问一个人的出处,前提是要成为英雄。成了英雄,在美丽光环的笼罩下,人们就忽略他的出身,即使这个人杀人越货,只要放下屠刀,就可立地成佛,以前的各种不堪就可以翻篇了。

在古代更绝,人一旦成为成功人士,就会为自己造一个漂亮的出身,使其出身蒙上神奇的光环。刘邦是标准的农民家庭出身,成名前叫刘季,古代称排行老三的为季,通俗地说他叫刘三,或者刘老三,成名后才叫刘邦。

《史记·高祖本纪》:“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於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是说刘邦的母亲刘老太在一个大水塘边睡着了,做梦与神相遇。这时候,雷电交加,他父亲刘老汉去看她,看到有一条蛟龙在她的身上,他母亲怀孕了,生下了刘邦。

这样一说,刘邦的出身就不平凡了,他是龙子,后来能做皇帝也是顺理成章、理所当然的事。为了突出刘邦不一般的出身,不惜把他母亲说成不守妇道,他是淫乱之后的产儿,这些都可以忽略。

冉雍德才兼备,但是,也像孔子一样生不适时,只做了鲁国权臣季氏的家臣,季氏“是待以礼貌,而谏不能尽行,言不能尽听”。季氏对他很尊敬,以礼相待,但是,季氏对他好的建议不听,对他的劝谏只说好而不落实到行动中去。

冉雍觉得为这样的人服务根本不值得,就只做了3个月,“遂辞去,复从孔子。居则以处,行则以游,师文终身。”辞职不干了,回到孔子那儿,跟随老师继续学习,直到孔子去世。

冉雍为后人树立了一个修身立德的贤者形象,孔子的极高评价奠定了他在历史上的地位,后世给了他极高的荣誉,唐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追封冉雍为“薛侯”,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加封为“下邳公”,南宋咸淳三年(公元1267年)封为“薛公”,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改称“先贤冉子”。

一个人的出身并不是最重要的,只要他勤于修身,知行合一,能成就自己一世的英名,便是生命价值的最大所在。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怀孕hcg正常值对照表)

下一篇: 象山影视城(横店影视城一日游玩攻略)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